“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广大党员干部应当坚守初心,找准方向,共读党史,共创未来。
本套书单将带您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共同领略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力量。
01 1968年12月5日,一架飞机在首都机场着陆时突然失控,栽到了附近的玉米地里。爆炸引起的浓烟,几公里外都可以看见。 周总理此时正在中南海会见外宾,工作人员急匆匆给他报告了一个噩耗:郭永怀同志今天早晨因空难牺牲了!没等工作人员说完,周总理控制不住失声哭了。 郭永怀是谁?1964年,是他确定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最佳方案,1967年,他和同事们成功进行了氢弹的试爆,1968年,郭永怀又为中国第一颗核导弹的试验日夜忙碌。 空难前一天,他在青海给国务院打电话,说发现了一组重要数据要马上回北京汇报。身边人劝他坐火车,可他说火车太慢了,时间不等人,坐了飞机。没想到,飞机在北京降落的时候出了事。 飞机已经被烧得不成样子了,郭永怀和警卫员的遗体被烧焦,两人紧紧抱在一起。消防战士费尽力气把二人分开,发现两人的身体包裹着一个公文包,而那组重要数据,就装在公文包里!生命的最后时刻,科学家郭永怀和警卫员牟方东想的不是自己的性命,而是数据,而是祖国的国防事业。 …… 02 “离家二十多年,很少问候你,我知道这二十多年事变很多。家里房子早被蒋介石匪军拆毁了,弄得你们大家都无安身之所,以后日寇轰炸,又把整个城市毁了。我十一年前走县城内经过了一次,前年到汉口,都不敢找你们,又怕连累你们。” 这是一封写于1949年9月17日的家书,时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之一的董必武写给湖北红安家乡的大嫂。 此时“三大战役”已经结束,董必武领导部队经过家乡,想起自己参加辛亥革命、留学日本、参与上海中共“一大”、走过两万五千里长征……这几十年来,与家族亲人真可谓聚少离多。 而所有的思念与寄托,也只能通过这一纸家书来传递。“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本《董必武家书》,通过68封亲笔家信,为我们再现了董必武一生的信念和操守。 西安事变之前,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进行了十年铺天盖地的“围剿”,董必武为了不连累家乡的亲人,从不写一封家书,写了也没法邮寄。到了1942年,红军已经改名为“八路军”,与国民党合作抗日,董必武这才提笔给自己的亲弟弟董贤钰写了一封家书。 在这第一封家书里,董必武只写了一首诗,诗中写到:“乱离人似九月蓬,一纸飘然寄自东”、“坚持敌后斯为贵,教育青年更是功”,叮嘱董贤钰好好休养身体,积极从事教育工作,在敌后战场努力抗日。 …… 03 马克思主义认为,统一战线是一个基本战略和策略,根本问题是解决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中的自身团结统一和同盟军问题。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解释,统一战线就是:对内自身团结,对外广交朋友。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早就提出了“全世界无产阶级要联合起来”这一鲜明的政治口号,就是鼓励无产阶级要多交朋友,一起战斗。 受马、恩的影响,中国共产党早在成立之初,统一战线思想就有萌芽之势。1919年,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上发文指出“较大的运动,必有较大的联合。最大的运动,必有最大的联合”,并充满信心地预言“中华民族的大联合,将较任何地域任何民族而先告成功。”如今回想过往,毛泽东的话可谓一语中的。 然而,中国共产党“交朋友”的历史过程却十分曲折,是伴着无数同志的流血牺牲走出来的一条坎坷之路。1921年7月,中共在浙江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制订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选举了以陈独秀为首的第一代领导人。这次大会明确了中共的奋斗目标,但也提出“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政治政策”,“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联系”等观点。 …… 04 塞罕坝是什么地方?它地处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是历史上著名的“千里松林”,清朝时期人尽皆知的“木兰围场”。它水草丰沛,与北京的直线距离不足200公里。 这么说吧,如果要阻止浑善达克、巴丹吉林这些沙漠朝首都扬沙,塞罕坝是一扇重要的大门。但如今,绿色的塞罕坝在经过清朝政府和人民的过度开垦后,已变得面目全非,用“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这样的诗来形容它,一点儿不过分。 国家不是没有想过办法,但面对一个一无所有的荒漠之地,似乎所有的计划实施起来都极度困难。于是,有一群人出现了。 1962年,来自东北林学院、承德农业专科学校、白城林业机械化学校的学生,国家林业局以及坝上的技术人员,组成了一支300多人的队伍,他们育苗的育苗,抚育的抚育,运输的运输,正式建立起了塞罕坝。 来塞罕坝的人,免不了要吃很多苦。住哪儿呢?仓库、车库、马房已经算豪华间了,大部分人只能自己动手搭窝棚——在地上掏一个坑,上面支一个棚顶,再弄些茅草压在顶上,拿石头压住。 …… 05 浙江省安吉县有个余村,以前开山挖矿挖了很多年,村民口袋里不缺钱,村集体每年也有百万元进账。余村多次被评为全镇、全县的“首富村”。 余村荣誉不少,可问题也不少。村里矿山炸死人的事件,不只一桩。村里还有个水泥厂,工人干一天活下来,鼻孔里能倒出二两灰,因为空气里面灰尘太多了。 因为肺病,有些人年纪轻轻就住进医院。环境问题、污染问题,大家都知道是个事儿,但每次说到这个问题,都忍不住摇头叹气。 要治理污染,就得把矿关掉。说到关矿,有人不同意了。关了矿,村里人吃啥?谁来给村民发工资?村干部十分为难。 这时,安吉县委县政府提出“生态立县”的主张,为余村开出药方:开发旅游资源,走绿色生态发展路线。有人不理解,安吉县GDP在全省经常排倒数第一,生态立县能当饭吃吗?余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顶住压力,率先做出了改变。 …… “这些安吉的好干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习总书记的‘两山’思想。十几年来,安吉的巨变,有力证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那山,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