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 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白居易出生的时候 “安史之乱”刚过去十年 还没完全从战乱中恢复过来 各地仍然战火不断 唐朝已然由盛唐时期转向中唐时期 于此时走起了下坡路 白居易刚出生不久 家乡就发生了战乱 只能举家迁到宿州符离安居 虽然白居易出生于 一个普通的中小官僚家庭 家世并不显赫 但好在他自幼聪颖 读书还十分刻苦 年纪轻轻的 就为读书熬白了头发 写诗写到手上起茧 念书念到口舌生疮更是常有的事 所以家里人根本不用为他的未来发愁 读书读的差不多了 白居易觉得自己一直生活在小地方 所谓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自己也应该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了 于是他决定动身前往 国际化大都市长安追寻梦想 唐朝是一个对各族文化、思想 都很包容的朝代 为了选拔真正的有才之士 这时期的科举制度并不分世庶 而是面向全社会开放 所以对白居易这样 毫无背景的年轻读书人来说 想要实现抱负势必要走“考举”这条路 白居易来到长安 听说别人在参加科举前 都会带上自己的作品 去拜访当时一些著名诗人 以此增加名气 这样考上的概率会更大些 于是就把自己这些年来 写的东西打包了一份 去找当时的著名诗人顾况了 这顾况应该是见了不少 像白居易这样上门求教的学子 所以看到白居易来了之后也不废话 直接就翻起了他的作品集 本来他还很轻松地 一边看一边打趣白居易的名字 说长安可是个大地方 他想在这里居住可不容易 可当他看到 白居易作品集里的一首诗 一下就惊呆了 直言白居易有这样的才华 一定能在长安闯出一片天 只要不是想住在皇宫 想居住在长安的哪里都可以 给了白居易极大的肯定 这首诗就是《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朝的考生,在写应试诗歌的时候 往往会在诗名前另加“赋得”二字 相当于现在答题时会先写的“答”字 白居易的这首 《赋得古原草送别》实际上 是自己为了押题用来练手的诗作 没想到歪打正着 一下子就出名了 后来白居易 虽然没在这次科举中成功应试, 但却因此小有名气 最终在29岁时顺利地考中了进士 还通过了吏部考核 成为一名专门做文字工作的校书郎 正式开始了入仕为官的生涯 在这段时期中 他还遇到了一生中最好的朋友——元稹 虽然校书郎的位置 作为官职起点来说已经算很不错了 工作稳定又不用加班 但这毕竟是个不能做实事的工作 两人心中都更向往成为更大的官 去完成更多的事 让大唐恢复之前的盛世 所以校书郎三年期满后二人一合计 便相约一起继续考试 准备向更高的官职进发 唐朝考试 除了有经常举办的科举考试 还有一种为选拔特殊人才 临时举办的制举考试 相较于科举而言难度更大 但考上之后前途更好 白居易和元稹这对学霸组合就这样 又通过了制举考试 元稹因为是第一名的缘故 所以备受官方赏识 直接就进入了朝堂 成了一名左拾遗 开始了奉旨给皇帝挑刺的官员生活 而白居易虽然名次稍低 但也被分配到 长安附近的周至县当县委 官职不大,好在管辖位置极佳 也算是前途光明 这周至县虽然看起来不太起眼 但附近有一个 极其出名的旅游景点—马嵬驿 白居易放假的时候 就和朋友相约一起去马嵬驿游玩一番 他们来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时 不免要谈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往事 这时,白居易同行好友就说 像这样轰动的故事 应该要写下作品润色一番 这样才能流传更久 不然只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散 白居易闻言便写下了 一首《长恨歌》 这首《长恨歌》是中国古典诗歌中 抒情诗与叙事诗 密切集合的典范之一 白居易在诗作中 用自己的感情和想象 丰富了两人的爱情故事 赋予了它更普遍的意义 使诗作富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白居易写《长恨歌》 一方面是为记录 二人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 另一方面是为表达 自己对盛唐时期的憧憬和怀念 此时的他胸怀大志 正值事业刚起步的时候 颇有挽唐室于既衰 拯生民于水火的政治气概 所以十分渴望 能通过自己的努力 让国家回到盛唐的光景 那他打算怎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