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话说唐高宗永徽元年间(650年)

绛州龙门县(今山西省河津市)出了个天才少年


图片


《唐才子传》记载道

“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

词情英迈,与兄勋、励,才藻相类”

意思是说他六岁时

写文章通顺流畅,措辞出色,情感豪迈

和他兄长的水平几乎不相上下


图片



九岁,在读了

史学家颜师古注解的《汉书》后

他专门写了十篇《指瑕》来指出书中的错误

这就好比现在的一个小学生

写文章批评学术专家一样


图片



十岁时,他饱览群书

已经将《诗》《书》《礼》

《易》《春秋》融会贯通


十一二岁时,他不走寻常路

去长安拜师学医

学习《周易章句》《黄帝内经》《难经》

这类医学典籍


图片



一年后,天资聪颖的他

已经掌握“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匱之数”


在医学理论上

也与自己的老师曹元想契合

学成后,他谨遵师命,依旧潜心学医


图片



十三岁,他回到家乡

给当地的官员写了一篇文章

即《上绛州上官司马书》一文

在文中他叙述了自己的理想抱负


图片



正是这篇文章

将他推到了权贵的面前

他也从此踏上了求仕的道路


图片



十四岁时

他写了一封书信

给出行巡查关内道的官员刘祥道

在信中他论说了自己的政治见解

同样赢得了刘祥道的称赞


图片



麟德二年(665年)

唐高宗在泰山举办封禅大典


这位天才少年

又通过吏部副部长李安期

为唐高宗献上《宸游东岳颂》


图片



而后他幽素科举及第

被唐高宗任命为朝散郎

成为朝廷之中最年轻的干部


图片



尽管朝散郎是个有官名

而无实际职务的小文官

但国家公务员的身份还是十分体面的

这时的他不过才十六岁


图片



这位天才少年

便是写下千古名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王勃


图片

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被人们誉为“初唐四杰”

图片



王勃出生于儒学世家

一家子都相当优秀

算得上是模范家庭


图片



王勃的爷爷

是隋末唐初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王通


他的叔爷爷是

具有“神仙童子”的美称

写下五言律诗奠基之作《野望》的王绩


而王勃的父亲王福畴

则是雍州司功参军

王勃的兄弟们也都相继考中进士

在朝为官


图片



然而对比从小天赋值点满的王勃

这些都算不了什么


图片



由于受到唐高宗的赏识

王勃被安排到沛王身边做文职工作

在此期间,恰逢乾元殿建成

于是王勃写下了《乾元殿颂》


图片



唐高宗读到颂歌,不禁啧啧称奇

没想到这样的佳作竟然出自

一个未及弱冠的少年之手

于是愈发欣赏王勃

王勃也因此名声大振


图片



在长安时,王勃创作了一首

极为精妙、脍炙人口的五言律诗

那便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图片



这是一首送别诗

王勃的一位“杜”姓好友准备前往蜀州任职

所以王勃写下这首诗

来慰藉即将远行的朋友


图片



稳固的关中之地护卫着雄伟的长安城

穿过迷茫的风沙可以望见蜀地的渡口

和你同为离家在外做官的人

我的心中充满了伤感的离别之情


图片



但我知道四海之内还有你这么个知己

哪怕我们相隔天涯之远

我也会觉得你好像就在身边


所以啊

我们不要站在这岔路口

像一对小儿女一样哭得手帕都湿了


图片



尚未经历挫折的王勃意气风发

胸怀壮志,诗文洒脱飘逸

《咏风》也是这类代表诗作之一


图片



王勃通过描写“风”的意象

赞美像风一样平等普济的高尚品格

寄托了自己心怀家国的鸿鹄之志


图片



夏末秋初,天气依旧炎热难耐

这时山谷忽然吹来阵阵清风

树林瞬间变得凉爽起来

清风驱散了山涧的雾霭烟云

山上人家的小屋因此显现出来


图片



清风来来去去本就是无影无踪

但风起风息却好像蕴含着感情一样

当夕阳西下,山水之间万籁俱寂

清风又为我吹响了松涛


图片



我们前面说到

王勃从小就好像开了挂一样

天资聪颖,自身又勤奋好学

似乎无论什么事都能做好


图片



然而为何王勃在此之后却走向了下坡路呢?

欲知后事如何吗,请听下回分解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