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觉醒年代》中,有这样一个片段,让人印象深刻:


鲁迅躺在地上,满身疲惫,身旁散落的是《狂人日记》的初稿。


或是为好友语重心长的嘱托,亦或是为缓解心中的意难平。沉寂许久的鲁迅,再次拿起手中的笔,埋头创作起作品,并将其中十四篇收录成集,取名《呐喊》。


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没落文人孔乙己,精神胜利者阿Q,愚昧麻木的华老栓,孤立无助的单四嫂子……


初读《呐喊》,只对当时旧社会的愚昧腐朽心生悲凉。如今再读,却在鲁迅笔下的那一个个人物中,看到当代无数人缩影。


图片

读书的意义,是拓展灵魂的广度和深度


鲁镇的咸亨酒店中,一间屋子,隔开两个世界。


穿长衫的客人在屋里,花大几十文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做工的短衣帮客人在临街的柜台前,要一碗酒,站着喝下,偶尔才花一文钱买点下酒物。


在这些人中,孔乙己是唯一一个穿着长衫,却站着喝酒的人。


孔乙己读过几年书,但没能考取功名,却又有读书人的骄傲。一身破败的长衫,在短衣帮中,显得格格不入,也让他成为酒馆众人的调侃对象。


“孔乙己,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一定又偷人家东西了!”


每每听到这样的话,孔乙己便瞬间羞红了脸,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只可惜,越解释,越苍白。


孔乙己穷到将要讨饭,好在写得一手好字,便替人家抄书赚钱。可他好吃懒做惯了,没过几天竟然偷走对方的笔墨纸砚。如是几次,名声坏了,雇他抄书的人也没有了。


没了唯一的生计,想要活下去的孔乙己,又做了些偷盗的营生。


即便生活拮据,他仍不愿脱下长衫,回归平凡生活。而是守着那点脆弱的虚荣心,受尽世间冷眼与嘲笑。


百年后的今天,很多人说,孔乙己有脱不下的长衫,我们有下不来的学历高台。


图片



一位网友的发言曾引发无数人共鸣:“如果我没有上过大学,那么,我便可以心安理得地去当服务员。”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学历成为每个人身上摘不掉的标签。


不愿意做底层工作,又触碰不到更高阶层。于是,只能在里子与面子间反复纠结。时而还会质疑自己:“读书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但是不要忘了,读书的意义,从不是为拥有体面的工作、高额的工资,而是为拓展我们灵魂的广度和深度,让我们能在跌宕起伏的生活中,拥有处变不惊的内心。


正如著名主持人杨澜所说:


“我们的坚持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


即使登高,依然可以保持内心的平和;即使深陷泥泞,也依然可以仰望星空。


图片

正视自我,才能获得真正的胜利。


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无名无姓、不知来处、没有归属。而他最擅长的,便是属于自己的一套“精神胜利法”。


有次,赵太爷的儿子高中秀才,锣鼓声响彻整个村庄。喝着黄酒的阿Q,听到声响,手舞足蹈对他人说:“我和赵太爷可是本家,比秀才还长三辈呢!”


结果第二天,听到消息的赵太爷,气得直接给了阿Q一巴掌。


但阿Q反倒乐呵呵觉得这是件很光荣的事情,因为在他眼里,这也算是和赵太爷扯上关系了。


后来,他因脑袋上长了几个癞疮疤,村里闲人总喜欢以此来捉弄他。阿Q打不过那些人,便恶狠狠念叨着:“你还不配……”


刚说完,他便被揪住又打了一顿。当对方心满意足地离开后,阿Q站了会儿,嘟囔道,“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


后来的他,哪怕在拳打脚踢下,承认自己是最低级的“虫豸”,然而不到十秒,他便为自己找到个十分完美的理由:


“状元是考试的第一名,而我是第一个自轻自贱的人。可不就和状元一样嘛。”随后,他便愉快地跑到酒馆,开心地喝起小酒。


在不断地自我催眠中,阿Q最终一事无成。


如今,盲目学习阿Q“精神胜利法”的人屡见不鲜。


成绩不理想时,仅是告诉自己,下次一定能考好,然后心安理得地继续刷短视频、打游戏。


步入职场后,做错事被老板骂时,一边低头承认自己的不足,背后却骂老板不识人才。


看到其他人成功,口中说着祝福的话,心中却暗暗翻起白眼,评价对方德不配位。


不可否认,偶尔的“精神胜利法”,可以让人在绝望中看到希望,在走投无路时获得坚持下去的勇气。


但是,我们不能一直沉浸其中,将所有的失败都归因于外界。


毕竟生活中,七分苦楚,三分乐趣。我们终究要敢于面对现实,正视自我,才可以获得成功,获得真正的胜利。


图片

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能热爱生活


曾火爆全网的《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中,有一位“二舅”,他在在挣扎与困顿中表现出来的庄敬自强,感动了无数网友。


而在《故乡》这篇文章中,我看到了一个和二舅很相似的人物——闰土。


在鲁迅记忆中,童年时的闰土,神采飞扬。


图片


“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无拘无束的日子,养成了闰土开朗乐观的性格。即便是和主人家的孩子相处,也依旧有说有笑,十分放松。


但是,中年时的他,却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


兵荒马乱的年代,闰土养着六个孩子,过着衣不蔽体,食不饱腹的日子。


当鲁迅询问他近景时,闰土重重地叹了口气,说道:“非常难……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收成又坏……”


说罢,拿起烟管,默默吸着烟。


闰土在命运的苦海中,拼命挣扎,但即使在如此境地下,他还是给鲁迅送来了礼物——一点自家产的干青豆。


在闰土身上,我看到“二舅”的影子:


年少时,拥有最纯真的梦想,满怀热情地拥抱诗与远方;没想到,三十年过去,生活乏善可陈;而最终,时过境迁,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


在电影《坏蛋联盟》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生来一手烂牌,还是得尽力打出去。


毕竟,人生本就没有圆满一说。我们能做的,只有将不幸和无奈熬成鸡汤,成为疗愈自己的良药。


然后,背起生活的行囊,继续前行。


图片

正直善良,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在《狂人日记》里,“狂人”绝望地发出旧社会“吃人”的呐喊,而在《一件小事》中,劳动人民的高尚又给人以新的希望。


那是民国六年的冬天,鲁迅因生计问题,一早便要出门。这一天,城内布满积雪,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雇到一辆人力车。


没想到,快到时,居然发生了意外。


一位老妇人,突然从路边冲来,结果被人力车车把带倒。


老妇人躺地上呻吟,但鲁迅深知,她并没有受伤。何况,又没人看见,于是便催促车夫:“没什么的,走你的罢!”


然而,车夫并没有理会鲁迅的话,反而放下车子,慢慢地扶起老妇人,搀着她的胳膊问道:“你怎么啦?”


老妇人哆哆嗦嗦地回答道:“我摔坏了。”


车夫听到后,毫不踌躇,立刻扶着她一步一步地向巡警分驻所走去。


鲁迅瞬间感到一种异样感,为刚刚自己想要一走了之的想法感到愧疚。


在混乱时期,人们在时代的夹缝中苦苦挣扎,而作为普通劳动者的车夫,却依旧保持正直和善良。


这样一件小事,不单单记在《呐喊》中,也深深刻进了我们心里。


如今,触动我们的,依旧是寻常生活中,那些不起眼的小事:


可能是清晨中,路人随手把安全标识,放在没有盖上的井盖旁;


可能是校门前,卖餐点的阿姨怕学生吃不饱,一次又一次地询问“够不够?”;


可能是马路上,纵然很多人对行乞者视而不见,却依旧有人愿意拿出零钱,放在行乞者手中。


这些不经意间透露出的正直与善良,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房,赐予每一个人力量。


知乎上曾有一个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你读不懂鲁迅的《呐喊》?”


有人这样回答:少年不懂周树人,读懂已成悲中人。


百年《呐喊》,其中的人物并未走远。


脱不下长衫的孔乙己,擅长“精神胜利法”的阿Q,认清生活的闰土和正直善良的人力车夫,正以新的面貌活在当下。


这本书中不仅仅讲述了旧社会的悲哀,更讲述了人生常态。


阅读完这本书后,更多的是带给我们希望与力量。


让我们懂得,人生不可能事事顺意。活在这个世上,总要体验人生百态,酸甜苦辣品尝一番,喜怒哀乐感受一遍。


如果你的人生至今平顺,那么恭喜你,你根本无法想象自己有多么的幸运。


如果你的人生是“困难模式”,那么我们仍旧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争取一个不一样的结局。


只要自己不放弃,谁也抛弃不了你,你才是命运的主人。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