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组织专家学者编撰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一书,详细解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论述。


读过这本书,能够更好地理解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安排部署,读懂广袤乡村大地上热火朝天奋斗的故事。


图片

  三农问题,有多么重要?


23年前,一则基层干部给总理的上书震惊了全国。


时任湖北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的李昌平致信朱镕基总理,反映当地农村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了著名的“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十三字。


时至今日,在党中央的带领和全国人民的努力下,“三农”工作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很多过去的问题已经不复存在。但是“三农”依然非常重要。


书中对其重要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三农”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解决1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是一个重大战略问题。中美贸易战、俄乌战争等事实已经证明,指望进口粮食来解决吃饭问题是靠不住的,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图片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就更为突出。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把农业这个基础打牢。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农村是中国广大农民的聚居地,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乡愁。加快新农村建设,改变农村面貌,建设美丽新乡村,这是小康社会在农村的具象化表达。


图片


农村要发展,根本要靠亿万农民。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中国乡村居住人口约为4.9亿人,占总人口比34.78%。农民是劳动力的重要来源,是不可忽视的财富创造者。


农民要富裕起来,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而实现农民富裕,需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培养造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也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央一号文件曾连续18年聚焦三农主题,由此可见“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图片

  三农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做了哪些探索和指示?


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就到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开始他的知青岁月,这是他亲历中国“三农”的开端。


在梁家河大队的七年间,他以一名普通社员的身份与粱家河大队的社员一起劳作、开荒、种地、铡草、放羊、拉煤、打坝、挑粪……几乎没有歇过,在乡亲们眼中,他是个“吃苦耐劳的好后生。”


知青经历增加了他与人们群众的血肉联系,加深了他与农民之间的深厚真挚感情。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的重要论述就根植于一线的农业生产劳动,与农民一起劳作的经历使他更能体察民情、了解农村、熟知农业。


从知青和大队书记开始,习近平就与“三农”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发展农业、造福农村、富裕农民成为始终萦绕在他心头的“三农梦”。党的十八大之前,他在不同层级领导岗位的学术论著大多是关于“三农”问题的。


他在不同层级的领导岗位上亲力亲为,根据当地的特点进行改革实践。


在福建宁德工作时,他就指出粮食问题历来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并出版了对“三农”问题的阶段性总结《摆脱贫困》。


在浙江省工作期间,他亲自指导了浙江省“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改革工作,推动了在瑞安的试点。“三位一体”即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和信用合作融为一体,形成三重合作功能的一体化,三类合作组织的一体化和三级合作体系的一体化。目前,“三位一体”已成为中国供销社综合改革的目标之一。


他在闽东工作时指出,对发展大农业的一些带根本性的问题,我们在整个国家的格局内,必须有独到的“闽东思考”。这就是他提出的“走一条发展大农业的路子”。大农业应朝着多功能、开放式、综合性的方向发展立体农业。


在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也对“三农”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要求:确保粮食安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快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党的领导和农村治理。



图片

  走乡村振兴道路,从哪些方面着手?


据“新浪财经”报道,五月以来,新疆伊犁河谷的山花进入盛花期。在伊宁县天山花海景区,缤纷的色彩和馥郁的芬芳装点了广袤的原野,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赏花。


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当地通过改良土壤、安装节水设施等措施,因地制宜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如今,这里已经培育了10多种花卉、2万亩特色林果,昔日荒山变身为缤纷花海,中草药种植、特色旅游等渐成规模,为周边村民提供了2000多个固定岗位。


据统计,2022年新疆花卉种植面积已达40.11万亩,食用、药用、工业用花卉以及观赏苗木等多品种齐头并进、规模发展,正成为新疆乡村振兴新引擎。


图片


这是一个乡村振兴的成功案例,通过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推动农村发展致富。


那么,从国家治理的宏观层面,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才能走稳走好乡村振兴道路呢?


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并且“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以继续稳定农民和土地的关系。


要深化农村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作为重要的顶层设计,是农村改革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和重大制度创新;供销合作社作为“三位一体”中的重要一体,亟须进一步改革体现效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是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性保障,需要进一步发展剔除不合理细节。


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绝不能买饭吃、讨饭吃”。


要实现中国特色农业化。农业是与土地、水等自然资源禀赋条件密切相关的产业。中国农业人口多、耕地资源少、水资源紧张、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高,决定了发展现代农业不能照搬美国、加拿大等大规模经营、大机械作业的模式,也不能采取日本、韩国等依靠高补贴来维持小规模农户高收入和农产品高价格的做法,要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虽然改革开放从农村开始,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拉大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是否稳定繁荣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繁荣和现代化建设的成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分别提出,“要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农村稳定是广大农民切身利益”。


要实施精准扶贫开发方略。目前中国已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扶贫工作将由解决绝对贫困转向缓解相对贫困,要解决发展差距的问题,防止产生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要加快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针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新论断。


要加强党的领导和农村治理。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既是中国共产党的传统,也是有效实现好和维护好农业与农村繁荣稳定、农民安居乐业的基础保障。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实现农村治理方式与方法的变革与创新,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战略有效实施的必然要求与应有之义,更是当前有效应对农村社会问题、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实现农村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图片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提出了乡村振兴的命题,分析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揭示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自青年时期以来在“三农”工作上的探索实践,并详细阐述了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


可以看出,这本书的写作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脉络,逻辑清楚明了,方便读者循序渐进,慢慢学习了解,加深体会理解。


据后记介绍,本书的编写是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和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的众多专家共同完成,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学术性。


无论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还是个人,通过阅读本书,都能对中国的乡村振兴事业拥有更加宏观全面的视角。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