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宋词精选》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着燕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闲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赵佶《宴山亭·北行见杏花》
这首词的意思是,盛开的杏花就似层叠有致的白绸,经过巧手剪裁出重重花瓣,每一瓣都染着淡淡的胭脂。一朵朵杏花如同装束别致、美貌倾国的仕女。即使是天仙见了也会自叹不如。可是,杏花虽娇媚却容易凋谢,它们又能经历几番风雨。我的心满含愁绪之苦。问这凄凉的院落,能有几时春光。
燕子双双飞归故巢,想托它们寄去重重离恨,只是它们不懂人的千言万语。故国相隔万水千山,不知何年才能再见。怎能不思念,唯有梦中时常归去。近来,连梦也难做成,我痛苦得彻夜难眠。
此词是词人被金兵掳往北方的途中,忽然见到路边绽放的杏花,百感交集而作,其中隐含了他悲惨的身世与遭遇。
上片写了在路边见到的杏花,其中暗喻了境遇之苦。悲情地描写了杏花的美丽与娇媚,特别是遭到风雨摧残后的凄凉之感,从它的极盛到衰败暗示了词人自身的遭遇,表达出了内心的无尽苦痛。下片写了重重离恨,极度忧伤之状。纵然有来去自由的燕子,也无法与它们交流。想念故国,却又无法再见,指望梦中能够归去,却连梦也做不到了。心中之感不免由失望到绝望,哀痛至极。全词情韵有致,借美丽娇媚的杏花的凋零抒发了故国沦亡的愁绪离恨,读后使人生发肝肠寸断之感。
推荐理由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品读国学经典,能领略到传统文化精彩绝伦的那部分。
02
《千家诗》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初春小雨》
诗题一作《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此诗咏早春,能摄早春之魂,意境新而切,言人所未言,把早春雨中景色描绘得清新生动,因而成为千古绝唱。首句用一“润”字来写“天街小雨”,写出了小雨的微细和滋润。次句写草色:刚冒芽的小草,远看呈一片娇绿之色,而一走近却似有若无。清代黄叔灿评云:“‘草色遥看近却无’,写照工甚。正如画家设色在有意无意之间。”
的确,诗人的观察十分细致,而描写又异常准确生动,把初春细雨中草色的隐隐约约、似有似无的景象,逼真而传神地描绘了出来。三、四两句即景生情,赞美一年中美好的时候是这早春时节,这时候大地回春,万物更新,充满生机,远胜于烟柳繁盛的暮春景色。
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王安石《春夜》
此诗表现的是一个春天的夜晚,作者在翰林院值班时感受到的情景,所以诗题又作《夜直》。诗的首句先通过烧残的炉香和即将滴尽的漏声点明时间是将曙未曙,同时通过对这些细节的关注又暗示了诗人已彻夜未眠。诗人索性启户而出,迎面吹来的缕缕轻风尚带着阵阵寒意。
到底是什么导致诗人彻夜无眠的呢?原来是恼人的春色。只见月光已把花影移上了栏杆——他原来是在通宵守春。这首诗构思颇为奇特,诗人虽因春至而满怀激动,但却只字不提自己内心兴奋,反把使他失眠的原因归为“春色恼人”。细细品味,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早已洋溢在字里行间了。
推荐理由
《千家诗》是明清两代流行的蒙学读本之一,它主要选录唐五代及宋人的律诗与绝句,尤以宋诗为多,所选多为脍炙人口之作,历来深受读者的喜爱。
03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汉乐府《江南》
这是一首汉乐府诗。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汉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
《江南》主体部分的三句,看似描绘江南采莲风光,实际着重于表现采莲人的快乐。开头“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首先把读者引人一个碧叶鲜丽、小舟穿行的画面。“何田田”流露出感叹赞美的语气,本身是带有情绪的。虽然没有写人,但人已在其中。它令我们想到:如此良辰美景,旖旎风光,采莲的人们自然免不了一场嬉闹。然而诗人写到这里却笔锋一转,转笔落到“鱼戏莲叶间”。
“戏”是嬉戏取乐开头两句之后,本该有人的“戏”,作者却将它转嫁为鱼的“戏”。这就是移情的表现。虽是写鱼,但“戏”的情绪却是从前面两句流贯而来的。所以,你不必想清楚这里暗蕴着什么,凭直觉就能体味到采莲人的情趣正在其中。不过,这里并不是比喻、象征的手法,“鱼戏”也是实景,是一个完整画面中的一部分。采莲人本是快乐的,看到成群的鱼儿倏忽往来,潜沉浮跃、似乎自已也同鱼一样,轻松活泼、自由自在,无挂无碍。
读完此诗,仿佛一股夏日的清新迎面扑来,令人觉得神清气爽。我们感受着诗人那种安宁恬静的情怀的同时,自己的心情也随着轻松起来。
诗中没有一个字是写人的,但是我们又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机的青春与活力,领略到了采莲人内心的欢乐。这就是这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
像《江南》这样以“莲”为主题的诗文还有很多,例如周敦颐的《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推荐理由
古诗词浩如烟海,佳篇无数,经名师精心筛选,浓缩在这75首里。每一首都是优美的音乐,声声吟诵,有动人的旋律;每一首都是华丽的画卷,徐徐展开,带浓浓的墨香;每一首都是不老的传说,代代相传,成永恒的经典。
04
《中华典故故事》
作者:臧瀚之
陈胜是秦末阳城的一个农民。一天,大家坐在田上休息,陈胜低着头,不言不语,同伴们问他是不是不舒服。他忽然抬起头:“将来咱们要是富贵了,可千万不能忘了穷哥们儿啊!”
大家听了,都笑道:“你我现在穷成这样,还说什么富贵不富贵? ”陈胜叹口气说:“燕雀怎知鸿鹄的志向!”
后来,秦二世征兵戍卫边疆,陈胜也在被征之列。他和另一个农民吴广,一同因为身高体壮,被派为领队的头目,奉命开往渔阳,限期到达。地方官派了两个军官押着同行,恰逢连日大雨,道路难行,走了好几天才到大泽乡。陈胜和吴广暗中商量:“看来我们不可能如期赶到渔阳了,与其因为误期而死,还不如干脆不去了,就在这里起义,大不了也是一个死。”
原来,按当时军法,逾期不到防地者,一概处死。两人商量定了,就趁着军官喝醉时把他们杀了。随即召集大家起义反秦。陈胜、吴广发出命令,定国号为“张楚”。他们首先占领大泽乡,临近的农民听到消息后纷纷响应。
陈胜、吴广编练部队,整肃军容,而后攻下附近各县,收集兵力,继续扩展,接着攻下陈县。这时陈胜的部队已拥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人,步兵几万人。于是他们就以陈县为根据地,拥立陈胜为“张楚王"。
这个风声一传开,各地饱受秦朝欺压的人民纷纷响应,他们杀掉当地的官吏,举起了义旗,反秦风暴讯速席卷了大半个中国。
陈胜虽然出身贫寒,但志向高远。后来,陈胜、吴广揭竿而起,陈胜还被拥立为“张楚王”。可见,贫穷并不可怕,贫而无志才是最可怕的。“苟富贵,勿相忘”是陈胜与穷苦出身的同伴们的约定。后来,陈胜果然富贵了,但是,当以前跟他一块干活的有些同伴来找他时,陈胜并没有兑现自己的诺言,这便为日后起义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逆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逆境中沉沦。
推荐理由
《中华典故故事》一书一共讲了80个典故,展示了中华经典文化的精髓和语言的魅力。常用典故故事的结尾还有后人的归纳小结,让故事更轻松易记。通过阅读,不但能够提高文学素养,还能让孩子从小懂国学、晓历史。
05
《论语》
作者:孔子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纂的关于孔子及其部分弟子言行的记录,是儒家学派奠基性和代表性的作品。自西汉以来,《论语》一书就被那些追求理想人格,并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目标的读书人奉为经典和行为准则。
《论语》的哲思博大精深,承载了太多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内涵:对于做人,孔子告诫人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见危致命,见得思义”“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对于交友乃至邦国之间的交往,他说:“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和而不同”。
对于执政,他说:“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其身正,不令则行”“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
对于社会生活,他提倡“和为贵”,主张轻徭薄赋,藏富于民,“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对于教育和学习,他主张“有教无类”“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
他“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强调“不知生,焉知死”。在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体系中,他秉承的宗旨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恕而已矣”……
这些简洁、明快、充满睿智的精警语句涵盖了人生大至安邦治国、小至居家待友的方方面面。静心读来,使人感到明目爽神,静化灵魂,给人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推力和通权达变的智慧。千百年来,这种伟大的哲思激励着中华民族,造就了无数立德、立功、立言的志士仁人。这大概就是孔子和《论语》百世不衰、历久弥新的缘故吧!
《论语》是历史的,也是跨时代的。今天,我们中华民族正在实现伟大的复兴,正在实施以德治国、依法治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论语》的思想和智慧也一定会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推荐理由
《论语》是语录之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书中用简洁而又含义隽永的语言,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
06
《四书五经吟诵读本》
路茸 编著/王海兴 吟诵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拚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诗云:“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是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
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推荐理由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这套书希望通过对诗歌思想内容的深刻解析,培养读者对诗歌意境美的感知能力,帮助读者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激发内心美好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
“让阅读增长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