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2年的一个夏日,英国牛津,一名数学教师带领着院长的三个女儿泛舟于泰晤士河上。
三姐妹对泛舟意兴阑珊,很快就感到无聊了,缠着这位老师讲故事来解闷。
老师无奈之下,只好现场给孩子们编了一个童话,主人公的名字便来源于姐妹中最聪明可爱的7岁小爱丽丝。
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回家后,小爱丽丝请求老师把故事写下来送给她珍藏。
这个故事就是后来风靡全球的《爱丽丝梦游仙境》的雏形。
故事里,女孩爱丽丝因为好奇,追着一只戴着怀表、会说话的兔子,跳进兔子洞里,由此开启一场趣味无穷的奇幻之旅。
爱丽丝和所有小女孩一样,善良、勇敢、乐于助人,同时,她也有7岁女孩普遍的缺点:爱哭、好逞强。
她对世界充满好奇,对成长有着焦虑与恐惧,在这场不可思议的旅途中,她不断调整自己,认识自己,完成了自我的成长蜕变。
书里没有说教,不像《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那样执着于宣扬正义一定会战胜邪恶,也不像《格列佛游记》那样处处充斥着辛辣的讽刺,它只是用一个接一个不可思议的小故事,讲述着7岁孩童天马行空的内心想法。
《爱丽丝梦游仙境》自1865年出版以来,深受不同年纪的读者喜爱,已经被翻译成至少170种语言,多次再版印刷,被改编为无数部剧集和电影,成为世界儿童文学史上一座里程碑。
爱丽丝掉进了一个不寻常的兔子洞里。 这里的一切都充满着怪异,据爱丽丝估计这个洞足有4000英里深。 漫长的下落后,爱丽丝终于停止了坠落,来到了奇境的入口。 她看见了一座美丽的小花园,可是那道门实在太小了,她的脑袋根本钻不过去。 她在房间里搜索着,希望能找到让她变小一些的方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找到一瓶药水,喝下去之后变得只有十英寸高了,想到自己马上就能进入美丽的鲜花清泉间欣赏,爱丽丝就非常开心。 可是等她再次来到小门前,却发现以她现在的身高,根本拿不动钥匙开门。 尽管一切都不尽如人意,但爱丽丝从未失去希望。 她总是有说服自己的方法,比如现在,她又找到了一块蛋糕。 爱丽丝想着:“如果吃了它我能变大,我就可以拿到钥匙开门;如果吃了继续缩小,我就能从门缝底下钻进花园。不管怎样,我总归可以进去!” 一番看似荒诞的经历,让聪明的小爱丽丝渐渐意识到要在危机重重的陌生环境中生存下来,就必须学会控制和保持自己的身体大小。 从最初要靠食物来调节自己,到最后能够自己自如地操控身体恢复正常大小,爱丽丝学会了这个世界的法则,完成了自我的成长。 每个孩子都会长大,不仅是身体在发生变化,思想也在逐渐成熟。 所谓成长,就是勇于面对未知和挑战,不断认识自己,超越自己。 爱丽丝养了一只猫,名叫黛娜。 闲暇时候,爱丽丝总喜欢和黛娜一起玩,但自打掉进了奇怪的兔子洞以后,爱丽丝已经很久没有见到黛娜了。 有一天,爱丽丝遇到一只老鼠,就与老鼠攀谈起来。 “嗨,小老鼠,你知道怎么离开这儿吗?” 老鼠好奇地看了她一眼,但什么也没说。 爱丽丝又想着,“也许它听不懂英语,是一只法国来的老鼠。” 可是爱丽丝会的法语也不多,只在法语课上学过一些,于是她说,“Ouest ma chatte? ” 这是她课本上的第一句话,意思是“我的猫在哪儿?” 老鼠一听,吓得猛地跳出水面,看上去浑身都在发抖。 爱丽丝这才想起来,猫和老鼠是天敌。 可她还是想介绍介绍她可爱的黛娜,于是她自顾自地接着说,“我想你一见到黛娜,就会喜欢猫了。她又可爱又安静,总是懒洋洋坐在火炉旁边,时不时地舔舔爪子、洗洗脸,那么柔软,那么可爱。而且,她抓老鼠本领是那么棒……” 这次,老鼠全身的毛都竖了起来。 爱丽丝喜欢猫咪,就迫不及待想要让老鼠也喜欢猫咪。 殊不知,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你喜欢的东西,别人却不一定能够接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勿强施于人。 1988年,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与鲁迅文学院合办了中国第一个作家研究生班。 时至今日,作家余华依然经常在镜头前讲述那时他和莫言同屋写作的故事。 当时莫言在写《酒国》,余华则忙着创作《在细雨中呼喊》。 莫言写作时有一个爱好:听歌,然后一边听一边抖腿,尤其写到激动的时候,抖腿抖得更是厉害。 余华嫌莫言抖得地板都在响,莫言听不得余华写字时笔在纸上摩擦的沙沙声,久而久之,两个人都写不下去了。 后来,余华在走廊看见一个被人遗弃的大衣柜,就叫上莫言一起将衣柜搬进了宿舍,和屋中原有的柜子组合在一起,莫言又翻出一张挂历,硬是房间分割成两个单独的空间。 那天之后,两人各写各的,写稿速度都大幅提高。 君子和而不同,每个人都有权拥有自己的观点,与人相处,一定要学会尊重他人的感受。 故事的最后,爱丽丝在河岸边醒过来,发现掉进兔子洞里发生的这一切不过是一场光怪陆离的梦。 戴怀表的兔子、会微笑的柴郡猫、吃了蛋糕人就会变大,喝了药水人就会缩小,相信孩子们一定会被这场不可思议的梦境奇遇所吸引。 愿每个孩子都能像故事中的爱丽丝那样无忧无虑,找到自我,慢慢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