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听过很多家长吐槽,现在的孩子学习语文有三座大山,一是写作文,二是课外阅读,三是文言文。


如果说前两座山还可以靠日常积累,勤加练习来突破,但面对佶屈聱牙的文言文,实在是让众多学生一筹莫展,望而生畏。


图片



看着试卷上一堆“之乎者也”,通读难,难,翻译更难。


学习文言文到底有没有捷径呢?


当然有!


国学大师南怀瑾曾说,“中文只要学一千多个字,最好是读一本《千字文》。假定现在把《千字文》念懂了,再加上自己多用一些工夫认字,你读古书就很简单了。”


《千字文》是古代孩童启蒙的必读书,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内容涵盖上古传说、天文地理、自然历史、社会道德、为人处世等各个方面的知识,从南北朝流传至今,仍是儿童识字和启蒙的优秀读物。


图片


谈到国学启蒙,大多数家长都知道“三百千”。


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三部启蒙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古代蒙学有四大程序:识字、习字、读书和作文。


元代曾有规定,以五十家为一社,每社设学校一所,称社学。


社学的对象主要针对15岁以下的农家子弟,由通晓经书的教师施行教化。


据明代思想家吕坤《社学要略》记载,“初入社学,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读《百家姓》以便日用,读《千字文》以明义理。”


同为启蒙书,《三字经》三字一句,易于儿童诵读,但重复的文字颇多,更注重讲述历史故事,宣传儒家的仁义孝道等思想;


《百家姓》因为按姓氏排列的方式,更多的情况是日常作为中华姓氏的识字读本;


《千字文》取自王羲之书法中各不相同的一千字,虽然也是识字读本,但因为文字的编排上花费了不少工夫,条理清晰,包罗万象,不论是学习认字还是道德启蒙都有重要意义。


图片

▲智永《楷书千字文》


图片


说起《千字文》的来历,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据《尚书故实》记载,南北朝时期,梁武帝为了教儿子们习字,令人从王羲之的字帖里拓下1000个不重复的汉字,由于这些文字杂乱无章,梁武帝又召来散骑侍郎周兴嗣,让他将之编纂成文。


周兴嗣回家后绞尽脑汁,苦思冥想一晚上,终于找到灵感,把1000个毫不相关的文字组成一篇文笔优美、音韵铿锵的四言长诗。


由于用脑过度,周兴嗣的头发一夜之间全部变白了。


这篇四言长诗就是传世名篇《千字文》,全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宇宙的诞生、开天辟地说起,讲述了天体运动的规律,四时节气的变化、自然资源的丰盛以及人类的早期历史,歌颂了三皇五帝,批判了夏桀与商纣王。


第二部分以史实为例,详细讲述个人的修养以及礼教规范。指出为人要忠、孝,讲信用,知过必改。


第三部分讲述与统治有关的各方面问题。“都邑华夏,东西二京。”从国家的首都引入,叙述了壮丽华美的京城建筑,历代英雄人物的生动事迹,以及国家疆域的广阔和风景的秀美。


第四部分从种植和收割讲起,主要描述恬淡的田园生活,赞美那些甘于寂寞、默默奉献,不为名利羁绊的人。


文中有很多词汇都已经成为我们如今常用的成语,像川流不息、夫唱妇随、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吊民伐罪等等。


诵读《千字文》,对于孩子积累日常词汇,熟悉历史人物,认识自然与世界仍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而且,《千字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处世原则,不仅能教孩子识文断字,更能传授做人的道理。


“知过必改,得莫能忘。”告诉孩子明白自己的过错以后一定要改正,学过的知识本领,一定不要忘记。


“空谷传声,虚堂习听。”教导孩子要虚怀若谷、海纳百川,学会接纳各种见解,包容不同的事物。


“祸因恶积,福缘善庆。”告诫孩子坏事积累多了就会酿成大祸,善事做多了常常会有福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500多年过去了,透过这些琅琅上口的词句,仍然能感受到古代先贤思想智慧的结晶。


如果你的孩子也正在读书认字,如果你想从小培养孩子的国学兴趣,不妨陪他一起读读这本《千字文》,把经典背后的故事讲给孩子听,将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进孩子的心田。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