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兵法、说到计谋,我们经常会想到“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很多人可能以为这句话是出自《孙子兵法》,其实并不如此,它真正的起源应该是《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是一部影响较大、流传甚广的兵家权谋书。而“三十六计”这个词,来自于南北朝。《南齐书·王敬则传》记载:“敬则曰:‘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这里的“檀公”就是指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檀道济,由此则可以看出,“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是檀道济所创造。它的意思是,在败局已定、无可挽回的情况下,唯有退却,方为上策。此语后来被人沿用至今,成为众人皆知的成语。不过,这本书究竟为何人何时所写,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因此人们一般认为此书是在明末清初之际积累成书的。

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并了解真正的三十六计吧。

走为上计:指战争中看到形势对自己极为不利时就逃走。现多用于做事时如果形势不利没有成功的希望时就选择退却、逃避的态度。

原文:全师避敌。左次无咎(jiù),未失常也。

解释:全军退却,避开强敌。就如《易经·师》卦所说,军队在左边扎营,没有危险,(因为扎营或左边或右边,要依时情而定)并没有违背行军常道。

浅解:全军退却,甩开敌人,以退为进,待机破敌,这是不违背正常法则的。

造句:1.情况紧急,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咱们赶快溜呀!

2.如果遇到困难就采取走为上计的态度,那是一种无能的表现。

3.趁没有人注意时,我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一溜烟就跑了。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阅读“走为上”的故事,并回答下方的成语小提问。

提问:

1. 下面哪个成语和“走为上计”这一计谋意义最相似?

A. 溜之大吉  B.坐以待毙  C.自投罗网  D.束手就擒

2. 下面哪个括号中可以加上“走为上计”这一成语?

A. 罪行已经败露,他选择了三十六计,(    )。

B. 照他的个性决不会(    ),任人宰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