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兵法、说到计谋,我们经常会想到“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很多人可能以为这句话是出自《孙子兵法》,其实并不如此,它真正的起源应该是《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是一部影响较大、流传甚广的兵家权谋书。而“三十六计”这个词,来自于南北朝。《南齐书·王敬则传》记载:“敬则曰:‘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这里的“檀公”就是指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檀道济,由此则可以看出,“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是檀道济所创造。它的意思是,在败局已定、无可挽回的情况下,唯有退却,方为上策。此语后来被人沿用至今,成为众人皆知的成语。不过,这本书究竟为何人何时所写,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因此人们一般认为此书是在明末清初之际积累成书的。

 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并了解真正的三十六计吧。

wps1 

关门捉贼:关起门来捉进入屋内的盗贼。

原文: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yōu)往。

解释:对弱小或者数量较少的敌人,要设法去困围(或者说歼灭)他。如果纵敌逃脱再用大部队去追击,则会劳师而无功,是很不明智的。

浅解:对小股敌人要及时围困消灭,而不利于去急追或者远袭。

造句:1.看到乘客被偷,公交司机关门捉贼。

2.游击队战士利用地形,把敌人引进包围圈里,用“关门捉贼”一计一举歼灭了敌人。

3.在这座小城中,日寇遭遇突袭,因拥挤无法展开阵型还击,也就没能快速组织突出重围,这就是中了我们首领的“关门捉贼”之计,成为了我们中国军队的活靶子。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阅读“关门捉贼”的故事,并回答下方的成语小提问。

wps2 

提问:

1. 下面哪个成语和“关门捉贼”意义最不相同?

A. 关门打狗  B.瓮中捉鳖  C.探囊取物  D.贼喊捉贼

2. 下面哪个括号中可以加上“关门捉贼”这个成语?

A. 四条鬣(liè)狗用“(    ”之计,猎获一头河马绰绰有余。 

B. 他(    ),没想到反而暴露了身份,被警察抓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