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又称日短至、冬节、亚岁,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冬至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 
这个寒冷的冬日,10本美食主题书送给你,好好吃饭,整个冬天都温暖。


       《美食家》陆文夫 

图片

推荐理由:本书精心辑选了陆文夫生平的经典小说与散文。小说《美食家》《小贩世家》是陆文夫的代表作,从一个特殊的角度解剖了近半个世纪的中国社会生活,对当年人们的生活有一个丰富的描绘。散文分三个面向,一是关于美食,是日常生活中美食家的经历和思考,二是陆文夫的人生经历,三是陆文夫所写关于苏州的美文。读这本书,可以了解最精致的江南生活与江南文化。  


《随园食单》袁枚 

图片

推荐理由:乾隆才子、诗坛盟主袁枚四十年美食实践的产物。蔬饭之间,是闲情,是雅趣。清代大学者袁枚在治学之余对饮食文化也情有独钟。由于他在诗士林的声望与地位,使得他常常成为各地门生故旧、社会名流宴请的对象。而他每次遇上美味佳肴都要让自己的家厨向主人的厨师学习烹饪之法,以至四十多年来,积累了大量珍贵的食谱,于是就有了这本值得重视的文化遗产  


《京味儿食足》崔岱远

图片

推荐理由:作者对北京文化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北京没有本地人,所谓老北京也并不能说是祖辈世居,只不过是早些年迁进来,或者晚几代移过来而已。而北京文化的神奇就在于能够海纳百川,不管从哪来,住上几辈子就成了老北京了。这种奇妙的融合力体现在吃上就是可以满足八方口味,让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不同民族的人士都能在这里享受到口福。 


 《香港味道2:街头巷尾间滋味》欧阳应霁

图片

推荐理由:本书作为“香港味道”系列的第二本,沿袭了前作由“食”及人、将美食之特色与共食伙伴的人生联系起来的主要特色,只不过此次将美食目标从那些颇有江湖地位的荤素菜肴和精美主食转向了更有活力、更于细节处见真功夫的街巷甜品小吃。从发展脉络来看,如果说传统荤素菜肴和精美主食象征着文化的沉淀与传承,那这些甜品小吃则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文化的交融和与时俱进,两者兼收并蓄才是完整的香港味道,而沉淀与交融、传承与创新这两种文化风格的交相辉映也正是香港这座城市所展现的独特魅力。  


《台湾小吃全书》焦桐

图片

推荐理由:“饮食文学教父”焦桐集大成之作,洋洋三十万言,整编《台湾味道》《台湾肚皮》《台湾舌头》三部曲,另加新作四十余篇;选材上乘,分量扎实,口感层次丰富。一篇篇文字风味随食物气质微妙转变,从“和狂饿的好友抢食”的肉臊饭,到仿佛“爱人长吻”的荷包蛋,及至“单纯、专情、水火交融”的肉丸粥;食物、情感、人生、文化,从舌尖到心头。  


《鱼翅与花椒》扶霞·邓洛普

图片

推荐理由:在这本难得一见的回忆录中,扶霞·邓洛普追溯自己和中国饮食之间的关系演进。透过扶霞的眼睛,我们得以用全新的角度来了解我们熟悉的中国菜。原来不同地方的食物,都有其独一无二的气质。川菜的辣带着一丝丝的甜味,就像悠闲而迷人的四川人,总是带着一丝甜甜的体贴;湘菜直接又毫无妥协余地,就跟那里培养出来的军队领袖一样;扬州菜则是太平盛世的食物,温暖而抚慰人心。  


《人间有至味》汪曾祺 

图片

推荐理由:全书分三个部分:有味/有乐/有思,从三个方面来诠释“味”的涵义,展现汪老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人生的思考。汪曾祺关于美食的散文脍炙人口,而且广为流传。他的饮食、文章和生活都讲究一个“味”字,这个“味”字有很大的阐述空间,可以是食物的味道,可以是生活的乐趣,也可以是人生的况味,于是就有了这本《人间有至味》,多维度地展现汪曾祺的生活之“味”。  


《风味人间》陈晓卿

图片

推荐理由:本书为纪录片《风味人间》同名授权书籍。全书从“山海之间”“落地生根”“滚滚红尘”“肴变万千”“江湖夜雨”“香料歧路”“万家灯火”七大主题出发,勾勒出恢弘的中华美食地图,从国际视角观察舶来物种对中华美食的影响,对比中西烹饪食物的认知与塑造,审视食物在不同地域之间的流变及其蕴含的情感互联与文化交融。  


《什么值得吃,什么值得做》马达

图片

推荐理由:《什么值得吃,什么值得做》是一本给厨房新手想成为厨房高手的科学料理书,精选了不同风味的经典菜谱,也把常见食材选购、处理、搭配和料理技巧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告诉你,让你在厨房料理中“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少走弯路、少踩坑,也增强你对料理的信心和热情。 


 《孤独的人都要吃饱》张佳玮 

图片

推荐理由:本书是一部关乎美食与情感的随笔集。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为治愈系美食故事;第二章为励志随笔;第三章介绍美食溯源;第四章则是光怪陆离的美食童话。每篇文章都围绕着一个食材主题展开,绘声绘色的讲述一个个温暖的美食情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