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刚开头,出门还在享受秋老虎的热情,回家的时候就不得不接受秋凉的冷酷了。
穿雨衣扛风,游客真的太难了
但秋日胜春朝,秋天讨好起人来,一点都不输其他季节。且看黄橙橙的林荫道,配上秋高气爽的天气,分分钟打造游人如织的景象。秋日游,落英吹满头。诗意秋日,这几本书和它最配。
方枪枪和秋日的北京
《看上去很美》
王朔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听全文!
秋天的北京,蓝的透明的天空,开始变黄的树叶和橙红的高墙,墙下站了一个有点“复杂”的小男孩,这一切看上去很美。
《看上去很美》同名电影,2006年
这个复杂的小男孩叫方枪枪,是保育院最令老师头疼的小孩。晚上不好好睡觉,尿床,不会穿衣服,带头给老师起外号,“大鸭梨”李阿姨和“糖包”唐姑娘有无数次想捏死他。
永不妥协的方枪枪
他看不上其他小朋友——那些惟命是从讨好老师的小朋友,但他也有喜欢的人——陈南燕。她就像他的姐姐一样,关心他,照顾他。甚至有一次,他因为害怕偷偷溜到陈南燕的被窝,导致后来发现他们的老师大惊失色。
老师拎起方枪枪的时候,还检查了陈南燕的裤衩。在一个男孩女孩蹲在一个茅坑集体解手、晚上共用一盆水洗屁股的的保育院里,老师下意识的这个动作,让方枪枪背后的王朔印象深刻。
作家王朔
“我这本书仅仅是对往日生活的追念。一个开头。北京复兴路,那沿线狭长一带方圆十数公里被我视为自己的生身故乡(尽管我并不是真生在那儿)。这一带过去叫“新北京”,孤悬于北京旧城之西,那是四九年以后建立的新城,居民来自五湖四海,无一本地人氏,尽操国语,日常饮食,起居习惯,待人处事,思维方式乃至房屋建筑风格都自成一体。与老北平号称文华鼎盛一时之绝的700年传统毫无瓜葛。
”一年写一百万字的王朔说,写这本书的时候,自己遇上了瓶颈,不是技术上的——他在小说创作的情节、人物塑造上早就轻车熟路,而是不知道为什么要写下一本,以及如何以自己想要的方式写。
保育院
于是在酝酿与纠结中,便有了方枪枪和他的保育院,这个多少引我们发笑、并让观者追忆往昔的故事。也许就像王朔说的,这个故事里没有坏人,只是有一个阿姨,有点可笑,仅此而已。
翠翠和秋日的湘西
《边城》
沈从文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听全文!
湘西边境,一个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茶峒古镇
湘西总是热热闹闹的,白河和青石板路,多情的水手和痴心的女子,划龙舟、人和鸭子的比赛……带有烟火气的湘西,和与它相关的神秘传说一起,成为翠翠的乐园。
秋天本来在这个叫翠翠的女孩记忆里没有什么,很期待的中秋之夜因为没有月亮而一再被搁浅,以至于秋日没有一个好玩的日子。
湘西少女翠翠,同名电影《边城》,1992
翠翠的祖父在夏末秋初的日子去世,本来还炎热烦闷的天气,一夜之间,寒意袭人。
她喜欢的人—— “那个在月下唱歌,把灵魂轻轻浮起来的年轻人”——也一直没回来,翠翠饱满的少女气息在这年的秋天被打碎、重铸,那些完满与恬淡也一并在这抹秋意之下,慢慢生出怪石与伤痕。
诚如作者所言:“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既然是不凑巧,因之素朴的善终难免产生悲剧。”
作家、学者沈从文
胡适和秋日徽州
《胡适:徽州之符》
陶方宣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听全文!
徽州是一个著名的文化高地,它是笔墨纸砚的产地,也是学者胡适的故乡。
徽州之秋
秋日高阳,作者来到徽州绩溪瀛洲乡龙川村,胡氏宗祠高高耸立在秋阳下,背衬着青山与古村,显得高大气派。
徽州有四胡,胡适家族并不是最有名的一支。但从胡适开始,徽州因他而有了别样的文化意义。
胡适惧内是出了名的,这位新文化运动的斗士极具黑色幽默地提出男性的三从四德:
三从,是太太外出要跟从,太太的话要听从,太太讲错要盲从;
四德(与得同音),是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发怒要忍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花钱要舍得。
胡适和太太江冬秀
他这样做倒不是多宠爱自己的妻子,而是他的妻子江冬秀实在为人彪悍,文人胡适只得委屈自己,息事宁人。
作者在本书中,即以文学的手法记叙了胡适与“小脚太太江冬秀”、“梦中情人曹诚英”、“精神之恋韦莲司”、“亲密好友陈衡哲”之间的感情纠葛,让听众可以酣畅淋漓地品味近代学术泰斗的瓜。
巧得很,此情此景,趣人趣事,让作者带我们来一次听觉的秋游。
你的秋日是否也有专属记忆,留言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