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图片


《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403—444)撰,梁代刘孝标(463—522)注,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主要记载了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目前流传下来的共3卷36门,有“德行”“言语”“识鉴”“贤媛”“规箴”等。所涉人物1500多个,无论帝王将相、还是隐士僧侣,都气韵生动、举止非凡,有着独特的言谈与别样的性格。它所传递的那种特立独行的“魏晋风度”有如光风霁月,彪炳千古,令无数读书人心向往之。清初杭州诗人“西泠十子”之一丁澎称:“宏长风流,隽旨名言,溢于楮墨。故通人雅彦,裙屐少年,皆喜观而乐道之。”

本次活动将按时代顺序,精选馆藏《世说新语》的古籍版本,揭示其版本演变与流传情况,展现魏晋时代的士人风度和文化风尚,解读古书背后的藏书故事,领略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唐抄残本



图片

《世说新语》成书于南朝刘宋时期,据宋代汪藻《世说叙录》的记录,宋代流传的版本有陈扶本、激东卿本等。又据刘孝标注文中“一本”“诸本”“众本”等语,可知《世说新语》在唐前已广为流传。然唐以前传本,今皆无存,现存最早的古籍版本为唐抄残本。



唐抄残本的发现与存藏


此抄本于日本明治十年(1877)在日本京都东寺发现。原件原为一体,后割裂五段(后其中两段合一),现分藏四处。民国四年(1915)罗振玉将其重新聚合,并于次年影印出版。此后1956年文学古籍刊行社、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世说新语》版本时,均将其附录于后,广为人知。


图片

馆藏上虞罗氏影印唐写本《世说新书》首页


  是书起《规箴》篇“孙休好射雉”条,迄《豪爽》篇“桓玄西下”条,凡五十一条。尾卷末题“世说新书卷第六”。书后附神田醇跋、杨守敬跋、罗振玉跋。


图片
图片

神田醇跋

杨守敬跋


明治时期,京都东寺寺侍西村兼文在整理书库典籍时,意外发现了这部唐抄残本《世说新书》,并应好友山添快堂、北村文石、山田永年、森川清阴、神田香岩之请,将此卷割裂为五份,并按上述顺序,分藏于上述诸家。其中,第二段藏主北村文石后来将其所藏转让给山田永年,山田永年遂将其与自藏段合璧装裱,成为全新的第二段,现归日本国立京都博物馆收藏。其余各段,后来亦各易其主,至1972年日本二玄社影印《书迹名品丛刊———唐钞本世说新书》,其余各段的藏主已分别为小川广巳、小西新佑卫门和东京国立博物馆。 


唐抄残本的首次回传


该残卷未见史志著录,国内学者最早了解这部书的是晚清学者杨守敬。


图片

杨守敬像


 明治十三年(1880)至十七年(1884),杨守敬作为清朝政府驻日公使的文化随从,在公使馆负责文化事务。这一期间,他大量接触和了解了中国文献在日本的传播情况,并撰成《日本访书志》一书,著录了在日本所得、所见的珍稀古籍版本,书中对唐抄残本《世说新语》进行了介绍:

“是卷书法精妙,虽无年月,以日本古写佛经照之,其为唐时人所书无疑。余从日下部东作借校之,其首尾残缺,……其正文异者数十字,其注异文犹多,……闻此书尚存二卷在西京,安得尽以校录以还临川之旧?则宋本不足贵矣”。

杨氏所见写本来源于日下部东作,属于五段参卷中的一段。日下部东作是日本明治时期著名的书法家,而杨守敬本人也是著名的金石家和书法家,参照日本的古写佛经,他断定该本为唐时人抄写,可以说,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同时,他指出抄本的内容文字和后世传本有文字差异,可以作为文献校勘的重要参考。

唐抄残本首次回传中国,缘于罗振玉先生。 


图片

罗振玉像


罗振玉(1866—1940),字叔蕴,一字叔言,号雪堂,晚号贞松老人、松翁,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学术大师,在甲骨学、文献学、敦煌学、金石学、文字学、历史学、考古学、农学等多个学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的学术成就。罗振玉曾入张之洞、端方等幕中,参与学务,后入京任学部参事官等。辛亥革命爆发后,以遗民自居,避居日本,在此期间详细了解了这部唐抄残本《世说新语》的情况。

1915年夏,罗振玉拜访神田香岩,观览了神田氏所藏的唐抄残本《世说新语》一截,甚为惊喜。又“知第一截为小川简斋翁所得,其二截藏京都山田氏,其三截藏于小西氏”,于是请神田氏作为中间人,几方联络,“于是分者乃得复合”,终于能够影印出版。


图片

馆藏上虞罗氏影印唐写本《世说新书》尾卷


唐抄残本卷尾题“世说新书卷第六”,的情况,罗振玉在影印本后所跋文中并指出,此书初名为《世说新书》,宋初改称《新语》,这部写本残卷的准确书名应为“世说新书”。此前杨守敬跋文仍照称其为“世说新语”,忽略了写本卷尾题名的校勘价值,虽然关于《世说新语》在唐代的书名,目前众说纷纭,但作为国内第二位对唐抄残本的记录和整理者,罗氏的了解与介绍,确实是更加全面和深入。


图片
图片

书后罗振玉跋A面

书后罗振玉跋B面


唐抄残本的藏主杲宝


唐抄本书后附有神田醇的跋语,称此抄本为东寺观智院开祖杲宝。

杲宝本名弘基,自幼出家,为东寺观智院的主持。东寺,始建于公元796年,当时的京都(平城京)东西两边各建一寺,分东、西两寺,现仅存东寺。公元823年,当时的嵯峨天皇将东寺赠给了空海法师。

据记载,杲宝“得空海之骨”,即得其真传之意。空海法师深谙中国历史和文化,公元804年,曾作为遣唐使来到中国留学。他所撰《文镜秘府论》一书,是关于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著作,而且在其他著作中,还常常引用和使用《世说新语》相关典故,甚至还引用了刘孝标的注文,可见其熟稔程度。除此之外,空海法师还奉旨书写了《世说新语》主题屏风。据此推断,杲宝藏有唐抄残本《世说》,在一定程度上和空海法师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这部残卷也极有可能是最早在日本流传的《世说》版本,是《世说新语》在海外传播和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图片

馆藏《世说新语补考》日本宝历十二年(1762)刻本


转自南京图书馆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