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一直是历史上颇有争议的人物。 一方面他位极人臣,成为四大中兴名臣之首; 另一方面他又是个没什么天赋,甚至在某些方面非常“蠢笨”的人。 在他的家乡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曾国藩幼时刻苦读书,但却比较愚钝。 有天,一个小偷爬到他家房梁上,准备偷东西。 没想到书桌前读《岳阳楼记》的曾国藩,读了好几遍怎么也背不下来。 小偷急了,干脆跳下房梁将其一顿痛骂,从头到尾亲自给他背了一遍,然后扬长而去。 就是这样一个连小偷都不如的“蠢人”,后来却成为了“千古第一完人”,梁启超说他是半个圣人,毛泽东称“独服曾文正公 ”。 曾国藩到底有何过人之处? 无它,恰是“笨拙”二字成就了曾国藩的不世之功。 一直以来,曾氏一族天资都比较愚笨。 曾父考了十七次秀才,一直到四十三岁,才勉强过关。 而曾国藩的兄弟们虽也都寒窗苦读,但都没有什么功名。 曾国藩自己也是同样,前后考了六次,均落榜。 用他自己的话说: 但他并未因此放弃,依旧按着最踏实的方式埋头学习。 一本书不读完,不读下一本; 上一句没读懂,不读下一句; 不完成一天的任务,绝不睡觉。 而这种“笨方法”也被他带到了战场上。 “结营寨,打呆仗”,不求奇谋,踏踏实实稳扎稳打。 他攻城的时间不是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而是一年两年。 用一道一道的壕沟把这座城市活活困死。 就是用这种最笨的方法,最终打赢太平军。 直到曾国藩去世前,他仍然每日三省吾身。 通过记日记的方式记录每天的言行举止,一日之中一念之差,一事之失都记录下来,然后深刻反省。 这种超乎寻常的意志力,给曾国藩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他做事越来越有恒心、有毅力,越来越向圣贤靠近。 曾国藩在京做官十来载,从最初的翰林院七品官,升任礼部侍郎正二品,“十年七迁,连跃十级”。 不到十年,曾国藩就做到了省部级。 这个升官速度,创造了道光朝的升官记录。 之所以能一路加官晋爵,跟曾国藩对自己的严要求分不开。 广交友,急公好义,特别爱助人是曾国藩交友的原则。 他交友广阔,到北京之后经常交往的朋友多达一百多人。 对待好朋友乐于付出: 好友刘传莹病死,曾国藩搜集其遗文,为他刻印出版了遗著; 同年好友梅霖生,生病咳血,曾国藩为他张罗千余金; 朋友陈岱云病后,孩子无人照管,他便带回家雇乳母抚养。 对朋友仗义疏财,越来越受同乡推重,渐渐地成为在京湖南官员的领袖。 官场上很多人为了自己的仕途,拉帮结派走捷径。 但是曾国藩从不拉帮结派,即使对于醇郡王递过来的橄榄枝,也能清醒地保持不建立私交的原则。 醇郡王弈譞是当时同治皇帝的亲叔叔,慈禧太后的亲妹夫,他曾经多次拉拢曾国藩,以增强自己的政治实力。 对这样的亲贵一般人攀附还来不及,曾国藩却敬而远之,不为所动。 不取巧,踏踏实实,不走捷径,不搞任何歪门邪道,事实证明曾国藩的做法非常明智。 曾国藩为官多年,人缘很好,靠的就是一个“笨”字。 他曾说“利可共而不可独”,人和人之间要和谐相处,利益要懂得分享,不可贪小便宜。 一次他的手下名将鲍超打了胜仗,借着给曾国藩贺寿的名义,送来了好多战利品,多是古玩珍宝之类,没想到曾国藩打开战利品,只拿了一个绣花小帽,其余的让鲍超悉数拿走。 既坚守原则,又仗义轻财。 曾国藩的交友“笨”方法,为他在官场起到了助推作用,也成为他位极人臣,还能功成身退的不二法门。 曾国藩的笨贯穿一生,融进了生活里的每一个点滴。 一生撰写日记,家书,信件,奏章不完全统计达到2000万字。即使在行军途中也不忘写作。 曾国藩的日记不单纯是为了记录,更在于坚持自省和自我管理。 比如他通过记日记的方式对自己脾性进行反省。 小到跟人打架、围观下棋想越俎代庖,大到改掉“虚伪”、“浮夸”的毛病,他都通过日记,保持高度警惕。 连夸人都要求自己慎重,“言必忠信,不欺人,不妄语”。 曾国藩还将日记抄给朋友看,借外部力量监督自己“师友夹持”。 通过这样日复一日的笨拙坚持,曾国藩成功戒掉了水烟,曾经烟筒不离手的他不仅毁折了烟袋,也再没碰过烟具。 后来人到中年曾国藩凭借笨拙地自省,改掉了许多弱点,向着圣贤之路迈出关键一步。 咸丰七年,皇帝让他回家丁忧,其实就是解除了他的兵权。 曾国藩在家丁忧期间,开始时天天骂人,搞得亲人躲避,朋友反目。 后来开始看老庄的书籍,看到了一个老子的比喻:如果你有一个特别长的针尖,从麻袋里扎出来,不用几天就会断掉。 曾国藩从中得到启发,开始像闭关的和尚一样开始每日自省,翻阅旧日信稿,在脑海里回忆往日种种情形,检查自己的言行举止,并且致信各位好友,请大家给他多提意见,帮自己总结经验教训。 经过两年时间的坚持反省,他终于“大悔大悟”。 不仅将“太自傲、太急切、一味蛮干、一味刚强”的毛病改了,还变得和气、谦虚、周到,做事平心静气,更多站在他人立场想问题。 也不再慎于保举,开始学会表扬他人长处,接人待物也更诚更敬。 对皇上也不再直言不讳,开始讲究方法策略,所上奏折平实沉稳,非常谦逊。皇帝对他的印象也有了好转。 通过自省曾国藩性情大变,不仅顺利度过了“中年危机”,再次被皇上召见,还升任了两江总督。 笨拙生活,让曾国藩完成了从一介书生到两江总督的跨越,实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鸿鹄之志。 世人常以聪明为傲,以愚笨为耻。 殊不知,笨是一种大智慧,真正聪明的人,都愿意下笨功夫。 吃别人吃不了的苦,才能收获别人得不到的收获。 人生的这条旅途上,我们总是羡慕别人路上的风景,或秀美、或壮丽,好像怎么看都比自己路上的景致更动人。 然而我们不知道的是,更动人的景致背后往往是更艰苦卓绝的努力。 毕竟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曾国藩像逐日的夸父、填海的精卫、补天的女娲,立功、立德、立言,从一介书生,创立军队,统帅群雄,几次力挽狂澜,拯救危亡之际的大清朝。 他的智慧如同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大智若愚。 我们每个人都是早期的曾国藩,没有什么天赋,职场上像个愣头青,但是还想做个聪明人。 殊不知超越聪明的办法就是保持愚笨,笨拙地做事,保持超绝的意志力,笨拙地做人,对人真诚友善,笨拙地生活,不计较个人得失,还能保持“以巧胜拙”的大智慧,吃别人吃不了的苦,走少有人走的路。 就像佩索阿说过:我不匆忙,太阳和月亮也不匆忙,没有人比他们的腿跑得更快。如果我想去的地方很遥远,我不会马上就到那里。 允许自己慢,允许自己走弯路,允许自己错过很多风景,但却一直在路上,你终究会得到你想要的。